document.write('
')12.出自幽谷,迁于乔木。(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)鸟儿出自深谷里,飞往高高大树顶。补:迁于乔木,成语,出自《诗经·小雅·伐木》,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;比喻地位高了之后,仍不忘老朋友。
13.靡不有初,鲜克有终。(《诗经·大雅·荡》)。万事开头讲得好,很少能有好收场。靡(mǐ):无,没有;(和“不”构成双重否定)初:开始;鲜:少;克:能,够。刚开始做的时候都能有一个好的开始,但很少有人能坚持到最后。多用以告诫人们为人要善始至终。
14.言之者无罪,闻之者足以戒。(《诗经·大序》)指出自己观点和方法的人不应该承担什么责任,而听的人可以从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。这样才能发挥出群众的智慧。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,即使提的不正确,也是无罪的。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,也值得引以为戒。
15.诗言志,歌咏言,声依永,律和声。(《尚书·舜典》)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,歌是唱出来的语言,五声是根据所唱而制定的,六律是和谐五声的。
16功崇惟志,业广惟勤;维克果断,乃罔后艰。(《尚书·周官》)功高是由于有志向,业大是由于工作勤劳。只有办事果断的人,才没有后来的艰辛。
17不矜细行,终累大德。为山九仞,功亏一篑。(《尚书·旅獒》)不顾惜小节方面的修养,到头来会伤害大节,酿成终生的遗憾。
18民惟邦本,本固邦宁。(《尚书·五子之歌》)人民才是国家的根基,根基牢固,国家才能安定。
19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。(《老子》)能为国家大事不辞辛劳,居家生活俭朴。
20.民不畏死,奈何以死惧之?(《老子》)老百姓不怕死,为什么偏偏还要用死来吓唬他们呢?寓意为政者要用合适百姓的方式来治理天下,不能总是以刑法恐吓百姓,而要以真正让百姓爱戴的方式来治理天下。
21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(漏)。(《老子》)天网:天道之网;恢恢:宽广的样子。指天道如大网,坏人是逃不过这个网的,作恶必受到惩罚。
22.大直若屈,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(《老子》)正直的人像屈服,灵巧的人像愚笨,有口才的人像迟钝,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。
23.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(《老子》)即"道",指化生万物的原物质.一生二:意谓一之中包含有阴阳两个方面.二生三:意谓阴阳两方面相互作用而生第三者.指的就是宇宙由混沌状态演化为有形、有象的天地万物的发展过程.
24祸兮福之所倚,福兮祸之所伏。(《老子》)指福与祸相互依存,互相转化。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,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。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,戒骄戒躁;志得意满,狂妄自大,反而滋生灾祸,由福转祸;逆境中百折不挠,勤奋刻苦,可变逆境为顺境,由苦而甜的道理。
25.天下难事必作于易,天下大事必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(《老子》)合抱粗的大树是从毫末大的种子长起来的,九层的高台是用土一点点累积起来的,千里长途的路要从脚下开始一步步走,意思是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
26.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垒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(《老子》)天下的难事,必从容易时做起;天下的大事,必从细微处着手。所以,圣人自始至终不自以为大,而能成就其伟大的事业。作起,兴起,现在起。
27.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知足者富,强行者有志。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寿。(《老子》)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,能了解自己的人明智。能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,能战胜自己的人更加强大而不可战胜。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。坚持力行的人有志向。不丧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,身虽死而“道”犹存的人,才算真正的长寿。“自知者明”,就是说能清醒地认识自己、对待自己,这才是最聪明的,最难能可贵的。“死而不亡”并不是在宣传“有鬼论”,不是在宣扬“灵魂不灭”,而是说,人的身体虽然消失了,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,是永垂千古的,这当然可以算做长寿了。